
在世紀金融海嘯的肆虐下,各國政府都自顧不暇、分身乏術,為國家的經濟不斷地想方設法、開源節流,以圖加強經濟的活力。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都市,當然不能幸免。
香港的經常性支出不能減免的原因很多,例如公務員的薪金、醫管局、教育團體及眾福利機構的員工薪酬,這些都是動不得的。公務員退休金也是一個常態支出,也是動不得的。至於公援金更是弱勢團體賴以生活的福利,更是動不得的。
基建工程作為刺激工作機會的重大工程項目,自然不能減少。道路維修等工作作為服務市民的基礎工作,也是不能減少。能減少的是一些大花筒的工作,一些純為形象而花的錢。例如:旅遊發展局。
但是,要說到最為浪費的,當非為了保持來年撥款而進行的工程和進行不必要的購買莫屬。這些工程或購買行為並不是真正需要的,而是為了要把屆滿前的款項用盡,以便來年可以申請不少於今年的款項。
所以,在這個月中,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政府或公用機構在大幅裝修,目的就是要把今年度的款項用完。這些裝修很多時並不是必要的,沒有理由去年或前幾年才裝修好,今年又要拆過重來。
這些機構的數目眾多,從政府所有部門,到醫管局的所有醫院,再到各個福利機構的不同宿舍、中心,還有各間教育團體轄下的各間學校。小數算長計,這些不是少數,但年年都在三月份被浪費了。
政府的錢,其實就是市民的錢,要確保用得其所。每年逢三月份都這樣浪費,怪不得財赤這般厲害了。政府這套制度,持之有年,從港英年代已開始,但是始終沒有一個替代辦法。難道就只有這樣一年一年的把錢浪費掉嗎?
真是「裝修逢三月,浪費抵萬金」!